首页

芷晴栖心之栈免费观看

时间:2025-05-25 16:28:28 作者:人民网评: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浏览量:81849

  人无精神不立,国无精神不强。

  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指出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,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”,强调“通过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,为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”。

  精神文明的滋养,在思想觉悟、道德水准,也在文明素养、精神面貌。

  李培生,在黄山峭壁从事清洁卫生工作,20多年的时间里累计攀爬近1800公里,无愧“中国好人”荣誉称号;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,一边是2500多年的古老街巷,一边是瞄准科技前沿的现代企业,织就人文与经济“双面绣”;《哪吒2》刷新国产电影票房纪录,《黑神话:悟空》展开东方叙事,《新龙门客栈》再现越剧风采,文化自豪感油然而生,认同感与日俱增。

  新时代以来,我们不仅在物质富足上跨越式发展,在精神富有上也大踏步向前。文明城市、文明村镇、文明单位、文明家庭、道德模范不断涌现,中华文化生命力、创造力持续激发,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,中国精神、中国智慧、中国价值充分彰显,亿万人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、历史创造精神。

  国家强盛、民族复兴需要物质文明的积累,更需要精神文明的升华。越是接近目标,越需要增强人民力量、振奋民族精神。我们要准确把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,立精神支柱、树价值标杆、筑文化根基,以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。

  固本培元,在凝心铸魂中激荡新气象。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,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,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,建立健全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……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,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才能筑牢信仰之基、补足精神之钙、把稳思想之舵。

  向上向善,在潜移默化中培育新风尚。推行“半价菜”“小份菜”,深化“光盘行动”,节约新“食尚”已经深入人心;从操办规模到宴席标准,婚事新办、丧事简办逐渐被更多人接受……统筹推动文明培育、文明实践、文明创建,就要在落细、落小、落实中下功夫,塑造新时代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。

  传承赓续,在文化供给中展现新作为。今天,中共一大纪念馆、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人头攒动,非遗市集、文化街区等红红火火,村超、村BA等体育活动备受欢迎,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、多层次、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。更加注重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,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,促进人的全面发展,才能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深厚滋养。

  传承的是文明,大写的是精神。唯有精神上站得住、站得稳,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、挺立潮头。在大力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,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,我们不仅可以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,更将建设一个更加富强的国家、铸就一个愈加刚强的民族。

  来源:人民网 居东台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县城整治医药腐败,数百人主动说明问题、退赃……

美国农业部代理副部长帮办 哈夫迈斯特:我们对彼此理解的增加也将帮助推动商业的发展。因为这给了我们双方对于彼此的信心。我们也对双方活跃的参与感到鼓舞,我认为将有非常卓有成效的互动。贸易领域的收获是巨大的,感谢让我们看到农业所做出的贡献。

外交部:龙年春节中外游客“双向奔赴” 让世界看到中国经济活力

临沧11月16日电 (郭兴筌 左金华)初冬,走进云南省临沧市云县漫湾镇昔宜村,一辆辆来自全国各地的房车引人注目。游客们在村中尽情感受山光水色、乡土人文,品味当地传统美食。

陕西多所学校与海外华校“云牵手” 助力华文教育发展

上半年,民航局会同有关部门协同发力,全力推进国际客运航班恢复。上半年,运输总周转量上,国际航线完成232.6亿吨公里,同比增长84.1%,较2019年同期增长3.7%。旅客运输量上,国际航线完成2967.3万人次,同比增长254.4%,客运规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1.7%。国际航空客运市场延续快速恢复态势,2月以来,连续5个月恢复水平超过80%。

中方:对日本前驻华大使阿南惟茂先生去世表示哀悼

4月23日,北京商报记者在“SUEZ跨境电商”公众号内注意到,该公司设有“立即入驻”“安卓端口”“IOS端口”等不同端口,但当前均已无法使用。对应渠道也未展现浙江苏易士任何联系方式。

叙利亚卫生部长:霍姆斯军事学院遭袭事件已造成80人死亡

要持续关注重点群体的就业需求。当前,青年群体就业压力较大,与总体失业率下降趋稳呈相反趋势。一方面,需要持续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,稳定公共岗位规模,推动用人单位与高校开展精准供需对接、建立稳定合作关系。另一方面,要支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,引导高校毕业生关注、投身新职业,不断壮大经营主体,实现创新支持创业、创业带动就业兴业的良性发展,不断拓宽劳动者就业空间。还要看到,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技能供给和社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,学校讲授知识偏重理论,学生缺乏实践。对此,要继续推进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,提高毕业生职业技能。从长期来看,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,还要深化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,更好推进产教融合,调整优化专业结构,强化学生专业能力与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并举,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